
翻譯天文
向來做人做事算是蠻謹慎的我,只要遇到突發狀況就特別害怕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容易緊張的關係,很怕面對新的事物和陌生人,我一直在克服這問題,所以也不斷去嘗試處理各種情境,結果都有意外的收穫,這是我沒想到的事情。
從小總是習慣看別人的臉色,長大之後也是如此,這種感覺像是低別人一等,心裡感覺很不痛快。尤其有人說話大聲一點,或是別人心情不好時,我都能立即偵測到,而我下一個動作就是立馬閃人,不知道是太膽小,還是一種保護自己的防禦機制,正因為如此,始終無法開心的做自己而感到苦惱。
靈學解說
做人做事相當謹慎的人,通常不擅應對突如其來的狀況,有些人可能是因為容易緊張,有些是因為焦慮不安,有些是習慣性的逃避退縮的關係。不過我們都可以試著嘗試跳出舒適圈,雖然過程中免不了會感到壓力,但有趣的是,有時候反而會因此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,這讓我們可以開始重新認識自己,也更加願意相信改變,因為有些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的可怕。
而從小就習慣觀察別人的情緒,總是小心翼翼地看人臉色行事。長大後,這樣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,久而久之,心裡開始有種壓抑感,這樣的反應很難真正放鬆地活著,內心也因此常常感到煩悶與無力。
其實這不是天生膽小,是怕受傷的一種潛意識自我保護,這樣的矛盾感,其實很多人都有,這是為了生存、適應環境而發展出來的防禦機制。只是這個機制長大後,反而變成一種「束縛」,讓我們無法輕鬆自在地做自己。
從靈性的角度來看,這是敏感、細膩的人都會有的心情。因為一邊要避免衝突,另一邊又要維持和諧之間,一心只想保護自己,但又不想被傷害,還要在內心掙扎中清楚覺察自己的感受確實左右為難,不過能夠這麼具體地描述,代表對自己其實非常有覺察力,而這份覺察,就是改變的第一步。
如果有想要慢慢調整自己這樣的模式,有幾個可以試著思考的小練習:
- 辨識情緒和承擔情緒
能夠快速察覺別人的情緒是優點。但不一定要「扛起」那個氣氛。
試著告訴自己:「我有察覺,但那不是我的責任。」 - 建立內在安全感
問問自己:「就算對方不高興,我是不是還是可以存在?」
這不是自私,而是學習把自己的感受放進考量裡。 - 先處理感受,再處理行動
下次想「閃人」時,可以練習多停留幾秒。
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或心跳,讓自己慢慢培養穩定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