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日

翻譯天文

我一向很不喜歡囉哩八嗦又很帶情緒的人,因為一個不懂得收拾自己情緒的人,往往會對別人產生攻擊性,我就是這樣莫名奇妙被波及到。一開始都以為自己不夠好或是自己的問題才會被數落,原來所有的事情都因立場的不同有不一樣的詮釋和對待。

當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,面對自己之外的人,我比較能夠平撫自己的心情,但對自己內心的脆弱,有時只能靜下來開始思考、整理,後來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無時無刻都在反應真實的自己,我也不例外,原來能夠相處愉快的人並不多。

靈學解說

很多比較敏感、容易接收到他人情緒波動的人,常被混亂外放卻沒意識到已經傷害到旁人的人波及到,成了情緒的受害者,一開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,直到後來才漸漸看清楚:不是自己不夠好,而是對方沒有處理好他自己的情緒。

一個能夠從「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這樣的自責,慢慢轉換到「原來每個人站的位置不同,所以看法不同」的理解,對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,靠著獨處時慢慢整理、安放的心境轉變已經不簡單了。

因為誠實的面對自己必須有深層的自我覺察力,才能學會在被波及時,拉開一點距離去理解事情的本質,並察覺每一段互動都在映照出我們自己的界線、價值觀、需求,甚至是傷口,而不是單方面責怪自己,這過程都是蛻變的成長。

也就是說,很多人會以為人際相處是表面的互動,但其實每一次互動都像是一面鏡子,反射出我們的價值觀、界線、恐懼、期待等等,而且願意正視這些感受誠實地看見自己,其實是內在心智變得成熟的跡象。所以不需要和所有人都處得來,因為真正適合的人一旦出現了,就不必多說,他們會懂,也不會傷你。

因此,當你不再要求每段關係都要「和諧」,也不再用別人的情緒衡量自己的價值,你就能保留更多空間給真正合拍、尊重彼此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