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日
翻譯天文
我是一個共情能力很強的人,對於別人的情緒都能瞭如指掌,其實這種感覺很不好受,因為有了情緒的波動,我也會跟著七上八下,這樣會覺得自己很神經質,但這卻是我先天本能的感應能力。
一向直覺力強烈的我,所接收到訊息並不是我所願意的,這種被迫接收的感應能力,有時對我是一種困擾,因為我的心情會受影響,例如:我明知道某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,原本我不認同,卻要假裝不討厭他,連自己的哭笑都不能自由。
靈學解說
一個感應強烈的人,相對共情能力也會表現的很鮮明,對於別人的情緒總是能一眼洞悉,這種能力表面看起來或許是一種優勢,但實際上,卻常常陷入情緒的漩渦中,總能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、一句話、一絲氣氛的變化而心神不寧、情緒隨之起伏,相信這樣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,不是他們的選擇。
因為被動接收別人的情緒,必須隱藏真實的反應,因為高共感、高敏感的特質,因為感受到太多與不能表現出來之間覺得壓抑,特別是在人際互動中讓人感覺很累,甚至懷疑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太多、太脆弱了。
真正令人難受的,往往不是外在的衝突,而是內心的不一致:當我明知自己不認同、不喜歡某些人或某種行為,卻還得違心地表現出接受與友善,只因為總期待我維持和諧,那種違背自己內心感受的行為,讓我感到極大的消耗與困擾。
其實善用與生俱來的天賦、洞察力、直覺的同時也需要學習建立邊界感,否則就會一直被別人的情緒「綁架」。我們可以學會關閉感應開關,這不是要你變的冷漠,而是學會在必要的時候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,或是刻意地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身體感受,來減少對外在情緒的吸收。當感知變成觀察,而不是反應時,你就能察覺到某個人的情緒或狀態不是我的情緒,所以不需要由我來承擔。